当前位置:首页>文章中心>行业新闻>新三板资本市场现状及其发展走向

新三板资本市场现状及其发展走向

发布时间:2016-11-07 点击数:1363 发布单位:和君咨询
新三板的七个现状

1、新三板是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公司发展速度最快、公司数量最多的一个资本市场。
数量:截止3月31日,新三板挂牌公司6349家。
2014年底,1572家;2015年底,5129家;2016年底,预计1万家。

2、新三板总市值有望在2017年超越创业板总市值。
2014年末总市值4591亿元,2015年末总市值达2.46万亿元;2016年总市值有望超过5万亿。创业板今天的总市值是4.6万亿。大家可以比较一下。如果创业板IPO还是不能扩容,不再变革,新三板总市值将在2016、2017年之交超越创业板总市值。

3、新三板定增程序简洁、手段灵活,2016年额度有望达到2500亿,是企业家要高度重视的融资渠道和手段。
2015年,新三板公司股票发行次数2547次,融资金额1213亿元,是2014年132亿元融资额的9.18倍。全年股票成交金额1910.62亿元。
平均估值37倍。

4、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、质量在全国存在巨大地区差异,地区扶持政策也存在差异

截止到3月中旬,挂牌企业数量地区排名是北京1009家,广东916家,江苏822家,上海596家,浙江567家。最少的是广西37、海南21、甘肃20、青海3、西藏3。
对企业家而言,快速在新三板挂牌成为第一战略,那么,到底把新三板挂牌公司主体放在哪个地区,能获取地区政策的优惠和扶持,显得至关重要。

5、新三板挂牌企业估值水平、融资能力存在巨大的行业差异
截止到今天,挂牌企业行业分布,前六名是计算机应用1009家,15%,专用设备430家,6%;化学制品328家,5%;互联网传媒271家4%;通用机械,239家,3.5%;环保工程及服务,227家,3.4%;
券商、投资机构普遍追捧新兴产业的企业,比如TMT、文化传媒、教育、体育、医疗信息化、拥有护城河一样垄断技术的高新科技企业。
对于传统行业的企业,要思考公司的业务结构如何调整、如何改变公司的估值,这个源头,是要重新制定公司的战略。

6、新三板是中小企业对接资本、挂牌上市各路中介服务机构在逐步汇聚、逐步完善、供给数量较多、有效供给在逐步显现的一个资本市场。
2014年、2015年,经过两年预热市场,大批中介服务机构进军新三板资本市场。它包括了PE资本机构(他们以前是面向PRE-IPO的企业做股权投资,当前则是把已投资的企业推向新三板)、券商IPO部门和营业部、会计师、律师、传媒机构(各种新媒体、互联网传媒公众号)、券商的做市商、A股上市公司、投行机构、上市辅导机构(战略、组织、资本业务)。
对中小企业而言,这是一个福音,是一个福地。事实证明,聘请优秀的、各路中介服务机构,为中小企业解决战略、资本、挂牌、上市、定增等问题,是企业家最优秀的基因之一。没有这个基因,则单兵作战,效果很差。
7、新三板资本市场对个人、对企业家、对投资者、对北京政府、对中央政府来讲,都可以说是一个“奇点”。
“奇点”(singularity),是天体物理学的一个术语,奇怪的齐。一个广为人知的奇点理论指出,2060年人类文明终结,人工智能时代降临。奇点,通俗的讲,一旦跨过这个临界点,一切规则将发生改变。
新三板资本市场在影视、话剧领域让一些明星成为股东,资产升值。比如杨丽萍云南文化,青雨影视孙红雷、罗海琼;中试科技黄晓明;开心麻花;西安通达杨幂;能量传播陈鲁豫、周立波。
可以预见,下一步,体育产业明星、话剧演义界明星、音乐界明星将陆续成为新三板资本市场一些公司的股东。这些公司定增的估值都很高。
比如,一个懂产业、懂资本的人,寻找一家新三板公司做董秘,就是一个人最好的策略选择之一。
对于企业家而言,新三板挂牌之后,以前研产供销的规则可以变成产融互动的规则。从“利润思维”转向“市值思维”,从“做产品”转向“思考行业估值、公司估值”,从单纯的研产供销转向兼顾定向增发、收购、增持减持等“产融互动”。

对于北京政府而言,京津冀这一盘大旗,需要产业、科技、资本、人才共同发力,新三板的地位和功能非常重要。

新三板的九个走向

1、新三板的政治地位、企业数量规模、融资能力将保障新三板五年内成为中国的一个明星资本市场。

2、新三板的市场配套体系将在2016、2017年快速完善,这个过程会诞生100家值得投资的中介服务公司。

比如行业分析师队伍、投研报告、路演服务体系、董秘的培训经纪与管理、定增的渠道、并购、做市的配套系统等等。
这个过程会诞生一批好公司。

3、新三板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、提高企业估值的最完美抓手,产融互动、市值管理是这个过程的灵魂和血液。
市值管理,王明夫曾经谈过,“选对市场,研判周期,做好自己,与狼共舞”,对于年净利润1000万左右的中小企业,最完美的市场就是新三板市场,这个周期就是越快越好;做好自己就是以产业为本,把产业的根基做大做深,与狼共舞就是面向资本市场,谈战略、谈估值、谈价格、谈对赌,共同做未来价值。

2015、2016、2017都会是转型年,政府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、供给侧改革、创业创新、一带一路、互联网+,就是要推动企业转型。但是,一个没有对接资本的非上市非挂牌公司,转型升级太艰难,失败率几乎90%。
新三板公司可以通过定增、引进产业投资者、融资后再投资、收购、被收购、汇聚人才辅助转型、孵化新业务推动转型等七个手段实现转型升级、提高企业估值。

4、新三板定增,将成为新三板资本市场最考验见识和段位的一种实践,产业投资者是最为稀缺的完美小股东。
2016年,市场上会发生几千次定增,额度有望2500亿人民币。但如何评估一场定增,仁者见仁智者见智。

我们认为,新三板是企业优化股东结构、股权结构的完美平台。
股东结构优于股权结构。同样的行业、同样的业务,不同的股东背景有不同的运营效率和估值结果。

定向增发是新三板最好的优化股东结构的手段,这是一种重要的市值管理思维。券商来完成定增优先思考融资的问题,我们从市值管理的角度看,同样是融资,优先思考股东结构的问题。从A股上市公司、大型产业投资者、大资本机构来挑选投资者。
比如和君商学831930的定增面向近30家A股上市公司的董事长、比如一大批影视界新三板公司定增引进国内一线明星。

5、并购、重组、吸收合并成为新三板资本市场的一个主线。

新三板公司缺乏资金资本、人才;缺乏优质客户、缺乏投资者,可以说,新三板公司一般都比较弱小,什么都缺,它甚至难以支付150万费用给市场上除了券商之外最优秀、最亟需的融资顾问或市值管理顾问。

因此,一个人,一家机构有能力服务一家PRE-IPO公司、一家A股公司,不见得有能力、有气度、有策略来服务一家净利润2000万的小公司。

“无中生有”就成为新三板资本市场吸收合并手法的一条法则。无中生有,来自老子道德经,充满东方智慧。 新三板公司普遍缺乏销售额、净利润、新科技、新人才团队,吸收合并,而不是并购,成为把一家小公司变成一家大公司的最可行手段。

未来三年,并购、重组、吸收合并的人才队伍,最为稀缺,它有几个特征,“能够忍受新三板企业家的低费用、懂产业、在产业与资本两个领域拥有良好的人脉”。

6、 新三板资本市场争霸战,本质上是人才争霸战。

这个人才,是企业内部人才、上市服务中介机构人才、产业与资本界人才三个层面。因此,新三板企业家需要第一步扩展的,不是业务链条,而是胸怀。

企业家需要在胸中有事业版图、组织版图、人才版图三张图,事业版图、组织版图都可以解决,但人才的汇聚、组织化成为中小企业的最大瓶颈,也导致事业、组织都无法落地,缺人,来一个高手也拿不出应该给他的待遇。新三板通过股权激励、并购、吸收合并能够解决这个问题。
第一,是解决懂新兴产业的人才汇聚、加盟问题,比如,懂一带一路、互联网+、并购的人才。第二,解决如何激励员工的事情。  第三,如何说服、吸引优秀的上市服务中介机构全力支持的问题。

7、新三板资本市场云集各路资本,拥有投后管理能力、具备产业基因的机构会是新三板资本市场的王者。

2015年,新三板基金从当初的几十家发展到今天,经历了疯狂参与定增的不理性阶段,也经历了跌破定增价的极寒时期,2016年是各路资本期望有回报的第一年。
我们认为,从质地上能够改变一家新三板企业估值的机构,需要具备产业思维,拥有产业基因,更完美的状况是“产业思维+资本思维”的融合,需要拥有一种投后管理的能力。

否则,必然会面临退出的挑战。

8、新三板资本市场承接国家战略,是一带一路、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推手。
我们在这一场实践中,扶持了一批新三板创新层的公司进入一带一路,成为国家战略的排头兵。我们动员一批新三板公司,进入京津冀,布局京津冀,成为京津冀新兴科技、新兴产业的组织者、布局者。
我们研判,新三板资本市场,在一带一路、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中,会培育、孵化、扶持至少100家创新层明星企业。

9、培育1000个有抱负、有担当、有追随者、有事业梦想的新三板企业家,是新三板资本市场重中之重的首要工作,这是新三板资本市场振兴的基因,也是中国资本市场的财富。

但这个进程,困难重重。他们或许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、问题,看起来并不强大,但在1万家新三板公司中,会有1000家企业家,有抱负、有决心、有担当,他们不停在探索。
成为组织领袖、成为产业明星、成为资本市场呼风唤雨的大佬,是他们的征程与使命。